最近有一個修教程的同學在寫一個教程的討論,就是希望他們分析大陸的高考考試(相當於台灣的大學入學考試)與台灣的大學入學考試(主要以學測為主)在社會科上面(因為我們是歷史系的嘛)有甚麼樣的差異性與優缺點,我看到這位同學在看大陸的高考考題,一時興起也想來看看大陸的題目到底都出了些甚麼,於是就跟那位同學借來看看,後來輾轉發覺網路上也有提供讓人下載考題的,於是就來研究研究....
在看之前,我那位有修教程的朋友跟我說他覺得大陸的考題感覺比較好,比較有鑑別度,我問他理由,他說一者是因為大陸的考題感覺比較難,二是因為大陸感覺考得很多都與時事相切合,不像台灣得考題在社會科上面好像就只是要求學生死背,覺得社會科所學、所考和現實生活層面或時事沒有多大的關連,三是大陸的考題好像比較有方向性,學生會對未來比較了解。我一聽之下也覺得問題好像還蠻嚴重的,於是就趕緊將該份考題(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 北京卷)拿來看看。
看完以後,我發覺狀況其實沒有那麼糟糕,而且,我不得不同意王丹曾經在上學期在自由時報投書台大校長的一句話:「其實台灣的學生不差。」
噢,這倒不是自欺欺人或者是自我膨脹,而是在看了這份考卷之後,我仍相當慶幸自己是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學生。
先不論這點,這份考題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這份大陸的高考社會科(他們稱為文科綜合類)考題中,前1~35題是4選1的選擇題,其中第1~11題屬地理、2~23屬歷史、3~35屬公民(我不曉得大陸是否也是如此分法,或用如此之名詞),而36~40則是讀圖表的問答題。
我先來說說這份考題的優點,那就是如我同學所說,考題中考了許多和時事契合的題目,尤其與商業金融最為相關,包括白銀在中國歷史上的銀本位問題、1933與1975的美元貶值、貨幣政策、中國外匯問題、美國金融危機、歐洲煤鐵共同體(歐盟前身)......
這裡面絕大多問題是台灣一般高中生根本就回答不出來的,甚至也不具備回答的相關知識,尤其是這類問題很多都不是選擇題而是問答題!台灣的高中教育其實很大程度上較重視史地,公民科長期受到忽略,即便近年加考公民科,但經濟所占的比重也沒有到那麼樣的重,因此我們自然會對於這樣的題目感到棘手。
再者,問答題的比重頗高,而且問的題目大多無法用簡單的答案來回答,也就是說大陸的學生若得考好這份考題,就得具備更優秀的作答論述與分析能力,這一點也是現行台灣的大學入學考試所不及的。
然而,這一份考題卻有幾個很大的問題,是我那位同學一時所沒有查覺到的,早再看這份題目之前,我就直覺上認為大陸的考題一定會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大陸自己的價值觀,尤其是社會科方面,一定多少有受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或"中國特色之社會主義"的影響,而我那位同學跟我說他覺得他感覺不出來。然而,我在看完這份考題以後,我的確是證實了我的猜測,而且遠較我原本懷疑的尤甚。
姑且先不看爭議性比較小的地理部分,先來看看大家最熟的歷史部分。
歷史在中國,更一直都是由勝利者所寫下,容易涉及意識形態,也因此較易產生爭議性。然而,固然歷史是如此的主觀,為史者仍然得基於一定的客觀性本於良心來寫,不能無中生有、捏造事實或者是曲義竄改才是。
歷史部分的考題映入我眼簾的是這樣的一段文字(原文為簡中,已改為繁中):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學習歷史的場所 回答12、13題
老實講,甚麼叫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並不明瞭,但在考題中灌輸愛國教育似乎才是問題所在,用灌輸的愛國教育來學習歷史,其結果令人不寒而慄。我同學說覺得台灣好像沒有特別強調愛國教育,國人似乎也感受不到甚麼愛國心,但我覺得這才是一個正常的民主國家的常態,台灣並不是沒有愛國教育,而是我們老早已經過了那個年代(當年黨國時期難不成不算是愛國教育?),然而我們怎麼能夠因為今日我們已經脫離了那樣的時代,就反過來說我們不愛國了呢?如果現在還強調愛國主義,那豈不是走回頭路、開倒車了?愛國並不是掛在嘴巴上的,不是今天說我愛台灣、我愛中國就一定真的會愛國,自發性的榮譽心遠比灌輸式的愛國理念來的美好與崇高,看看那些強制灌輸愛國主義的國家在歷史上其人民後來都有甚麼樣的結果.......
太強調愛國,尤其是盲目的愛國,最後都會被國家的大帽子給扣住,即便國家做出違反常理的事情,這些人也會被愛國心充昏了頭而失去辨別是非的能力。
那麼在看了這句讓人丈二經剛摸不著腦袋的話之後,根據這句話應當要回答的12.13題又是甚麼呢?
12.圖6是北京廣安門橋北的;薊城紀念柱。《禮記》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與薊城建立相關的制度是
A.禪讓制
B.豐田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
13.北京孔廟(見圖7)始建於元朝,院內碑林中現存3塊元代進士題名碑。這些資訊可以佐證元朝時期
A.科舉制度開始形成
B.科舉考試成為科舉定制
C.科舉開始採用八股文體
D.統治者繼承了中原文化
這兩個題目本身很正常,那這兩題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可以扯上甚麼關連?不禁讓人質疑大陸放前面那句話的用意。先讓我們繼續看來....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實現民族和睦有多種方式。回答14、15題。
14. 為解決與匈奴之間的長期衝突,兩漢時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種努力,其中加強了中原地區與西域經濟文化交流的是
A.張騫“鑿空” B.衛青遠征 C.昭君出塞 D.甘英出使
15. 下列各組史實中,能夠體現中央政府尊重少數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①唐朝在東突厥故地設立都督府②明朝在西南實施“改土歸流”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有道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中國近年來的人權與族群問題處理的是甚麼樣的德行相信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但如果連歷史考題都能成為官方宣傳中共"和諧"的工具,那其實還蠻悲慘的。漢朝派張騫出使西域是為了民族和睦?要這樣解釋歷史也不怕太過牽強了嗎?兩個題目全都強調"中央政府",一個在說中央政府為了民族和諧做了好多努力,另外一個在說中央政府尊重少數民族文化.....所以這是北京卷,不是新疆和西藏卷.....
不過這也都還好,反正都是一些和現在比較沒甚麼關連的題目,我們在來看看對大陸來說應該是頗為敏感的中國現代史的部分考了些甚麼
中國以不同的方式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回答18、19題。
18. 2009年,人民海軍在山東青島舉行建軍六十周年閱兵。這裡曾見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蒙受屈辱的歷史,與此相關的國際檔是
A.《辛丑合約》B.《凡爾賽合約》C.《開羅宣言》D.《波茨坦宣言》
19. 圖8中數位記號標明的地點,都是抗日戰爭時期注明戰役的發生地,其中能為八路軍戰史提供實地資料的是
雖然說中國史五千年實在太過長遠,題目的取捨上自然會有難度,但是中國在20世紀以後的歷史,卻只考了凡爾賽條約(事實上這和中國的關連性並不高,還不如考五四運動)和八路軍在中日抗戰的平型關會戰,要澎風也得有個限度,我看很快就會沒有甚麼八路軍的考題可以考了,畢竟八路軍在中日抗戰中對日軍的戰役數量實在是少得可憐....
那麼世界史的部分又如何?世界史的部分總共4題,我覺得問題反而不大,不過仍舊可以看出其選題的標準深受馬克思主義和共產思想的影響,四題中強調土地、農民與勞工的占了一半,其他的也如在若隱若現的在訴求"反封建、反專制" 等議題上。(我不曉得漢斯˙孔恩是誰,到處查也查不到這個人相關的資料,希望強者提供一下)
世界現代化進程中既有經驗也有教訓。回答20-23題。
20.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為近代歐洲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對二者的共同點表述正確的是
A. 反對宗教神權,強調三權分立 B. 反對封建制度,宣導人民主權
C. 反對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 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
21.在向近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各國實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中屬於法國的是
A. 通過立法確立小農土地所有制 B. 允許農奴通過贖買獲得“份地”
C. 圈佔土地建立資本主義農牧場 D. 承認土地私有,實行地稅改革
22.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19世紀上半期英國出現的新的社會問題是
A. 清教徒受到迫害 B.童工現象開始出現
C. 廣大農民喪失土地 D.產業工人相對貧困
23.著名學者漢斯·科恩認為,普魯士19世紀60、70年代的勝利,“為1918年和1945年的失敗打下了基礎”。以下各項可以作為科恩論斷依據的是
A. 德國繼承了普魯士的舊制度 B. 德國結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C. 俾斯麥宰相實行“鐵血政策” D. 德國推行海外殖民擴張政策
公民的部分我先不細談,需要先知道的是,這份考題在公民部分中經濟如同一開始所說占了很大的部分,(其實就連歷史的部分也有很多都和經濟扯上關連)而非經濟的部分,則有類似這樣的題目出現:
31.鄧小平指出,有監督比沒有監督好,一部分人出主意不如大家出主意。共產黨從一個角度看問題,民主黨派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出主意。這樣,反映的問題更多,處理問題會更全面,對下決心會更有利,制定的方針政策會比較恰當,即使發生了問題也比較容易糾正。這段話體現出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功能有
①民主監督 ②依法行政 ③社會管理 ④政治參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4. 為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西部曲,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門組織實施了“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畫”。該計畫的主要內容包括:根據西部建設和發展需要設置服務崗位;給予志願者一定的生活補貼,並在服務期滿時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優惠政策和切實有效的就業服務。這一計畫的設計所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①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統一 ②實現人生價值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③在社會實踐中改造主觀世界 ④個人理想應該與社會需要相結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我不知道第31題是要呼攏誰,好像講的中國大陸真的有民主政黨一樣(就算有好像就真的有監督能力一樣),中國在憲法中就明定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唯一合法的執政黨,要監督誰?誰來監督?甚麼民主黨派?不是擺明了自欺欺人而已嘛!
然後看到第34題,我忽然又想到了前面的愛國主義,忽然覺得這樣的題目其實在無形中發揮的力量真的還蠻可怕的.....看看那四個精美的選項....
最後我想把前面經濟的部分和36~40的問答題一起談,因為再問答題裡面,除了第36題是地理相關外,剩下的幾題全部都是與商業金融有關的題目,也就可以看出其所占的高比例。這樣的結果其實不難預測,一個國家的考題往往反映了國家希望人民應該獲得的能力或者是知道的事情,中國近年來經濟起飛、大國崛起也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絕大多數的國家在其面前連氣都不敢吭一聲,然而中國內部卻還存在有相當多的問題沒有解決,更別說以往歷史充滿爭議性的部分了,然而中國現在有了經濟高度發展的優勢,便能成功的將所有人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上面來。
中國自然希望其國內的知識份子,都往經濟發展這一塊努力,只要培養商業人才,所以整個社會學科的考試自然特別強調經濟,但說難聽一點,就只是用亮麗的經濟成果來掩蓋其他層面的缺失和社會問題罷了,宣傳和教化的意義非常明顯。也因此,雖然我認同台灣的大學考試仍有相當多的缺點,但我也覺得台灣的考試題型也較為多元,而且自我吹噓和掩蓋事實的成分比較少。我們不該盲目的認為對岸的考題一定比較好,因為對岸的學生一定比較優秀,這到不是自我膨脹,而是某種醒思。對,大陸的學生非常的用功,而且在很多領域上的成就非常頂尖,但這還不代表我們就該妄自菲薄,我們需要的是更家的警惕和勉勵自己,至少就這一份考卷的狀況來看,我覺得台灣的教育並不會比大陸差多少。